素描静物考试画面有哪些要点有处理?
6214人阅读 2022-12-30 收藏素描静物考试中画面处理的要点是什么?美术生不能盲目地学习绘画,一定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。如果你有美术生的专业素质,那就跟着美术加网校老师一起来学习吧。
一、缺乏整体观念。
这是很多初学者和美术生的通病。由于缺乏长期性作业训练,他们在考试中没有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,而是急于求成。盲目的把握把注意力集中在局部上,从而造成物体之间的关系没有很好的衔接。往往某个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,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,画面效果可想而知。
一个整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,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的、不真实的。然而,没有了整体的局部再精彩、再深入,也是没有意义的。因为写生的目的不仅仅是练习“好作品”,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“想法”和如何观察事物的“观点”。没有这两点,素描练习就会迷失方向,毫无意义。有人说:“素描就是比较,比较,再比较。“虽然这个说法有点片面,但也有道理。既然整体关系到素描的成败,那么部分与部分、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非常重要。如何解决这个关系,就是靠比较的方法,比较色调的深浅,比较形体比例的长、宽、大小,比较远与近、虚与实的透视关系。在这种比较的基础上画出来的画面,才是客观对象的真实存在。
二、是对物体认识不足。
一个物体的起伏,光与暗、虚与实的关系,都是光作用于物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。要深入地描述对象,就必须“知其然”,研究其内在的结构关系。有的学生对物体的理解只是赋予表面,而不是主动地从外到内地分析研究对象,研究外部现象的内因,而是机械地、被动地复制对象,哪些地方更深,哪些地方更浅,大部分美术生对于物体表面的深浅变化可以复制出来,但对深浅变化的原因和光线的含义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。因此,很难深刻而真实地表达对象。
三、缺乏敏感性。
有人说,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没有绝对相同的脸。每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特征。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。他们也有不容易被别人察觉的差异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个体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。但在写生的过程中,我经常看到一些同学无论画的是谁,无论外表或气质如何,都画得像一个人,而模特似乎只是一个摆设,是他们随意创作的一个参照物。
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。代表了教学教师的指导存在误区,考生自身的认识也存在误区。有些考生错误地认为模型好看不好看无所谓,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了,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道模型长什么样。像不像的确不是评判素描好坏的唯一标准,但它可以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。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感觉远离模特、参照物,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,放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,那么他就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,失去一个艺术家应有的敏感性,毫无疑问,这样的试卷得不到高分。
第四、缺乏对画面把握。
在最后的画面调整过程中,最容易出现画面灰、效果不佳、画面破碎等问题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。这是因为有三种基本色调来自于被光照射的物体:黑色(最暗的色调),白色(最亮的色调)和灰色(最丰富的中间色)。用三种不同的色调,画面的层次会很清晰,画面的效果也会很响亮。至于哪一个成分多,哪一个少,这完全取决于你的客观感受。但不管是什么比例关系,三个基本面一个都不能少。
写生的对象,无论明与暗、强与弱、虚与实,都有其规律和秩序。如果在写生时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,就会显得杂乱无章、琐碎,从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。例如,如果暗部的反射被涂得太亮,超出了它的范围,它会破坏整个部分。一张图片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,如果每个部分出现类似的情况,那么这张图片就会支离破碎。
还有一种情况,每一部分都画得很好,很完整,但各部分之间没有联系,彼此不属于对方,也互不相让,就像一团松散的沙子。物体在固定光源照射下,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强与弱、远与近、虚与实的影像。于是,物体在画面中有了主次关系—一种秩序感。这种秩序是客观存在的,不是人为安排的。如果画面中没有这样的秩序,说明你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存在一些问题。如果你认为每一个部分都很重要,都必须强调和突出,那么秩序就会被打乱,画面的整体感就会被破坏。没有完整感的素描,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作品。
上一篇>> 美术联考:素描静物画面灰怎么处理?
下一篇>> 美术联考:素描静物常见扣分点